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位于大洋洲新几内亚岛的查亚峰的形成与中新世以来澳大利亚大陆北部被动边缘俯冲碰撞到Melanesian岛弧之下有关.2.8 Ma以来, 查亚峰岩石隆升幅度为7 000 m, 隆升速率为2.5 mm/a, 其剥蚀速率为0.7 mm/a.据查亚峰南坡石炭—二叠系测年得出, 自2.3 Ma以来, 岩石隆升幅度为6 500 m, 隆升速度为2.88 mm/a, 剥蚀速率为1.7 mm/a; 更南可能为前寒武纪的绿片岩分布区, 剥蚀速率更快, 已剥蚀深度达9 km, 是全岛剥露最深的地区.正是这种强烈的切割和剥蚀, 在均衡抬升作用强烈影响下使查亚峰成为大洋洲最高峰.   相似文献   
32.
杨巍然  王杰  梁晓 《地学前缘》2012,19(5):1-17
根据中国学者的开合构造观点,分析了亚洲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提出“构造集群”、“构造运动程式”等一些新的认识。(1)亚洲划分为11个大地构造旋回并归纳为大陆基底形成、泛大陆和超大陆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板块构造与陆内演化三大阶段。(2)以23条俯冲带或碰撞带为骨干,划分了以西伯利亚陆块、古中华陆块、印度陆块和太平洋板块为核心的北亚、中亚、南亚和东亚4个构造集群,以及11个二级和86个三级构造单元。构造集群系指具有成生联系的陆块、大小不同的地块和各个时期造山带的聚合体;两个构造集群间存在一个构造结合区。(3)亚洲构造变形特点为:中亚构造集群基本呈东西向展布,分别受围绕西伯利亚陆块分布的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和围绕印度陆块分布的主体向北北东突出的弧形构造(仅内弧出现了向南突出的喜马拉雅弧)的挤压,它们同时又被北北东向展布的东亚构造集群强烈改造,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表明古中华陆块在亚洲大地构造演化中起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4)亚洲大地构造时空演化与全球同步经历了哥伦比亚古陆、罗迪尼亚古陆和潘基亚古陆形成的3次重要造陆事件。在此过程中,中亚构造集群独具特色:哥伦比亚古陆1 850 Ma形成,稍早于南亚构造集群(1 800 Ma)和北亚构造集群(1 800~1 600 Ma);罗迪尼亚古陆830 Ma形成,晚于南北两侧的900~1 000 Ma;潘基亚古陆210 Ma形成,也比全球普遍于250 Ma形成的时间晚。印支运动的广泛发育和强烈影响是中亚构造集群乃至亚洲最显著的特征。(5)总结出背向俯冲对接式、单向运移拼贴式和原地开合手风琴式3种构造运动程式。背向俯冲对接式的动因是地幔对流(软流圈对流或地幔柱对流);单向运移拼贴式可能与地幔上升产生的地幔层流有关;原地开合手风琴式推测是深部地幔“热点”周期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33.
对水体进行准确快速的监测是环境研究的重要需求,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山地水体所处位置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人工实地调查难度更大,更加需要利用遥感方法来自动提取水体.在分析Landsat8多波段影像中岩石和土壤光谱反射特性的基础上,改进了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提出了山地水体指数.相较于其他水体指数,该指数能有效抑制山地中土...  相似文献   
34.
板内地震过程的三层次构造模式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的本质是一个能量长期积累和突发释放的地质过程。在板内地震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板内地震的三层次构造模式——软流圈上隆的深部构造、中地壳韧性流变层(低速高导层)及其上、下的强硬层组成的中部三明治构造和上地壳浅表脆性断裂构造。软流圈上隆使岩石圈减薄并为震源提供热能和机械能,提升地震三明治构造中韧性流变层的温度,且降低其粘度,相应地加大了高导层与高阻层的能干差,使得热能和机械能引起的应变能在两种不同流变性质介质边界附近强烈集中。三明治构造上面脆性断裂加速了应力集中,当活动断层达到三明治构造边界,即可触发地震的发生,引起应变能、热能的突然释放。基于以上模式,我们初步设计了对三层次构造信息的地震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35.
赣江断裂与郯庐断裂接合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研究断裂之间相互关系时发现,赣江断裂与郯庐断裂之间的关系与“限制”或“载接”等其它的复合现象有明显区别,由此本文提出了描述断裂带之间衔接关系的名词——“接合”。接合是指两条呈雁列的走滑断裂的相互作用对位于其间的横向断裂的改造。经过对赣江断裂与郯庐断裂之间的接合关系的分析研究和数值模拟,发现“九瑞”接合区内由接合作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6.
桐柏-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桐柏- 大别造山带是多旋回发展的复合造山带,至少有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三个造山旋回。加里东旋回结束洋壳发展历史,经历了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强烈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桐柏-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具小洋盆、微古陆、多岛海古地理面貌,总体向北俯冲,最终形成陆 陆碰撞造山带。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单元:北淮阳构造带是一个板块碰撞混杂带;中间隆起区相当于岛弧性质,但它部分地段曾一度伴随小洋盆俯冲至深处,形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随应褶皱带为大陆裂谷性质,并具某些弧后盆地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大陆造山带复杂的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桐柏- 大别造山带向东被后期的郯庐断裂所截;向西与秦岭造山带相连。通过区域地质和古地磁对比,加里东期秦岭造山带开裂规模更大,蛇绿岩更发育,构成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形;碰撞时大别造山带先碰,然而逐渐向西迁移  相似文献   
37.
Based on a hydrodynamic-ecological model, the temperature, salinity, current, phytoplankton(Chl a),zooplankton, and nutrient(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ous, DIP)distributions in the Beibu Gulf were simulated and the nutrient budget of 2015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interface processes and monsoon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gulf.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N, DIP, phyt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are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gulf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gulf. The key regions affected by ecological processes are the Qiongzhou Strait in winter and autumn and the estuaries along the Guangxi coast and the Red River in summer.In most of the studied domains, biochemical processes contribute more to the nutrient budget than do physical processes, and the DIN and DIP increase over the year. Phytoplankt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utrient budget; phytoplankton photosynthetic uptake is the nutrient sink, phytoplankton dead cellular release is the largest source of DIN, and phytoplankton respiration is the largest source of DIP. The nutrient flux in the connected sections of the Beibu Gulf and open South China Sea(SCS) inflows from the east and outflows to the south. There are 113 709 t of DIN and 5 277 t of DIP imported from the open SCS to the gulf year-around.  相似文献   
38.
北淮阳马畈加里东岩体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北淮阳凹陷中部的马畈杂岩体,属于加里东期侵入体(角闪石40Ar/39Ar年龄为(462.7±1.4)Ma).化学成分显示该岩体具有钙碱性I型特点,形成于破坏性板块边缘的火山岛弧环境,定位深度约10km.根据岩体的应变分析、面理节理测量、包裹体测温,结合围岩宏观微观构造综合研究得出,马畈岩体至少经历了两次明显构造变形和3个阶段的抬升才剥露于地表.岩体主期隆升发生在侏罗纪之前,早于南部大别地块的主期隆升时间(J3—K1),岩体的多期构造变形与北淮阳自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9.
地质晚近时期山脉地区隆升及剥露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国灿  杨巍然 《地学前缘》1998,5(1):151-156
对地质晚近时期,特别是新生代以来山脉隆升剥蚀历程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十分关注。文中介绍了几种有关研究方法的一些新进展:(1)利用宇宙核素估算山体表面剥蚀速率和表面隆升速率;(2)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山脉地区岩石的隆升剥露;(3)利用地貌有关参数判断因侵蚀作用引起的均衡抬升和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抬升在山脉地区高峰形成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0.
俄罗斯贝加尔湖区伸展构造及与中国东部伸展构造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晚白垩世-始新世夷平面基础上,由于断裂作用形成了贝加尔裂谷系。断裂作用最大幅度超过10 km。在裂谷系中心部位发育的断层长度最大、最深、最早,并以准对称形式向四周扩展。贝加尔裂谷系是在地幔隆起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双重作用下形成。贝加尔裂谷系与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和汾渭裂谷系同时形成,并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们的形成不仅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制约和影响,而且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地幔流发散中心,呈扇状向太平洋区流动,可能是它们在更深层次上的共同场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